2007年12月,為了採訪台灣民主紀念館拆牌風波,東森新聞攝影記者王瑞璋遭到抗議民眾彭盛露駕駛小貨車衝撞,緊急送至台大醫院急救,住院二月餘方才出院。 當時共有五名記者受傷,王瑞璋傷勢最重,被碾至前輪下拖行10幾米,造成肝肋骨骨折、腦水腫、臉部撕裂傷、肝臟撕裂傷、血胸、骨盆骨折併後腹腔血腫,有多重外傷,經救治後在加護病房觀察、治療,被緊急送醫急救,經過四個多月的休養才完全復原。
回到職場的王瑞璋因著舊傷,已無法像從前擔任攝影記者的工作,轉為內勤。 王瑞璋遭撞時,同樣在現場的東森同事江承翰第一時間不是搶救傷者,而是拿起鏡頭、強忍淚水拍攝成為焦點的王瑞璋。此舉凸顯出媒體市場化下,記者成為了效率化服務生產下的小螺絲,其創造及獨特性再也不是其雇用的重點,最重要的是在最快的時間搶到最頭條的新聞。在要求記者追求第一線新聞的同時,卻使得記者相當程度暴露在不可知的危險之下。
社會觀感/相關評論
賴若函(2010)。《奮不顧身下的勞動哀愁:新聞工作者職災類型、成因、組織與法制》。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相關法規
勞基法 第8條/勞基法第59條/勞基法第42-1條/勞基法第64條/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(全) /勞工保險條例 第2條/勞工保險條例 第34條/勞工保險條例第36條/勞工保險條例第42-1條/勞工保險條例第64條